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搜维尔[SouVR.com]>服务>项目咨询 方案设计>数字媒体>教育课程

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咨询

文章来源:SouVR 作者:Frank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1日 点击数: 字号: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集中体现了“科学、艺术和人文”的理念。这一术语中的数字反映其科技基础,媒体强调其立足于传媒行业,艺术则明确其所针对的是艺术作品创作和数字产品的艺术设计等应用领域。

该领域目前属于交叉学科领域,涉及造型艺术、艺术设计、交互设计、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图形学、信息与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学科设置

“数字媒体艺术”是艺术类专业,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所不同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定位学科领域有一定的交叉和细化,是关于媒体领域的,表现方式为数字化的,也就是“换笔”了的艺术类专业。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科门类属于艺术学的“1305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学位)”。这是一个新专业,他体现了社会分工的细化、融合和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事实上,当我们从工业社会迈进信息社会门槛的时候,艺术家与科学家都不约而同地猛然发现,艺术与科学竟然同处一个载体中,以至于达到密不可分的程度。这种密不可分的现象,几乎遍及艺术与科学的任何一个领域,舞蹈、音乐、绘画、戏剧、电影等,一切都离不开新技术,有了新技术,传统的艺术形式才更加绚丽多彩。艺术需要借助科学技术来塑造形象,创造更新、更奇、更异的艺术效果;科学也同样需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证明和推销自己的新技术,依赖艺术无边的想象来创新。信息社会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艺术与科学也在这个广阔的新天地里,上演着更加引人入胜的一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应运而生,他理所当然地走在了艺术与科学携手的最前沿。

法国19世纪著名文学家福楼拜在谈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时,曾经做过一次非常生动的比喻,他说: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集。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在谈到东西方艺术发展时,也打过一个类似的比方,他说:学艺像爬山,有人从东边爬,有人从西边爬,开始相距很远,彼此不相见,但到了山顶,总要碰面的。钱学森曾说:从人的思维方法来看,科学研究总是用严密的逻辑思维,但科学工作往往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论证。也就是说科学创新的思想火花是从不同事物的大跨度联想激活开始的。而这正是艺术家的思维方法,即形象思维。接下来的工作是进行严密的数学推导计算和严谨的科学实验验证,这就是科学家的逻辑思维。换言之,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而终于逻辑思维。也可以简单地说,科学工作是先艺术而后科学的。这里没有搬这些伟人出来唬人的意思,但是以他们的经历和成就以及他们的学识之丰厚,说这些话一定不是空穴来风,应该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数字媒体艺术”就是这样一个科学与艺术在一个相当的高度上的结合体。相对于我们一般学生或者非专业人士来讲,这个“高度上的结合体”的确很有些陌生和望尘莫及,甚至很可能让我们的专业人士也常常感到头晕目眩。这正说明了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提示我们身处其中大有可为。但这个“高度上的结合体”绝不是空中楼阁,是高楼就更加需要夯实的基础。这个“基础”既要具备传统的艺术造型和设计能力,又要具备数理基础;既要具备充满想象的形象思维,又要具备严密线性的逻辑思维。

学科定位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较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

专业简介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本专业教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培养较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应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动画制作、数码视频编辑和数字化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旨在培养兼具技术和艺术的新型复合型艺术设计和制作人才。这是传统教育人才培养的空白,又是新兴产业市场崛起的急需。据业内人士统计:目前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需求的缺口大约在每年15万左右。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主要在各级电视台、影视动画制作单位、传媒与广告公司、数码艺术公司、展示设计公司、形象企划公司、多媒体与网页设计、室内装修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热门行业就业。无论是实现梦想、施展才华,还是寻找机遇、兴趣爱好,投身到数字媒体艺术领域,极具发展潜力。

专业方向

根据《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规范》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划分为三个专业方向:数字游戏设计、数字影视制作和网络媒体设计。

游戏是集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高科技文化,数字游戏设计是将科学、艺术与人文知识有机融合并产生巨大商业价值的典型范例。

数字影视制作方向是以CG技术与艺术为核心,以宽带互联网络为基础,深入数字高清应用领域,进行以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多媒体艺术为主的数字艺术的探索与实践。

网络媒体设计方向是基于网络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艺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是致力于融合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和电视网络的跨媒体艺术形态的设计和应用。

注: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游戏设计、游戏设计艺术、动画艺术、 影视编导、 网络多媒体 、 新媒体艺术、 数字城市规划 、数字影视特效、 数字影视制作。

数字游戏设计

学科概况

全球游戏行业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前北美、欧洲、日本、韩国和中国游戏行业比较发达,且各自特点鲜明。北美的游戏行业可以追溯到七十年代,迄今为止已经有四十年时间,日本游戏行业从八十年代到现在有三十年的时间,韩国游戏产业从九十年代末开始发展,有二十年的发展时间,中国的游戏行业虽然可以追溯到九十年代,但正式崛起却是在二十一世纪之初。 在北美、欧洲或日本,电视游戏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网络游戏只占不到10%。韩国和中国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几乎没有电视游戏市场,网络游戏几乎垄断游戏行业。

北美的游戏开发业集中于西海岸,自加拿大的温哥华向南,穿过西雅图到达加利福尼亚,最后延伸至德克萨斯。跨过大洋,在英国和法国也有基础扎实的游戏产业。在亚洲市场,很明显日本具有最强的开发实力。近十年来韩国的网络游戏产业也在奋起直追,但受制于韩国本身的市场容量,其网络游戏研发的实力逐渐被中国迎头赶上。同时由于人力成本相对较低,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电视游戏外包研发基地之一。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对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游戏教育的发展和游戏行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数字游戏设计专业在全世界都属于新兴专业,欧、美、日、韩等国的发展历史比中国稍长。全球首家游戏设计教育机构:美国的DigiPen理工学院从1994年开始设立游戏设计项目班,专门培训电脑游戏设计相关人才,并提供学士和硕士学位课程,学士课程主要包括动画、游戏设计(分艺术与科学方向)、实时交互、计算机工程,硕士课程则以计算机科学为主。南卫理公会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的Guildhall 校区拥有美国首屈一指的游戏教育课程,提供正式学位。主要课程与实际的游戏开发挂钩,包括游戏美术、游戏程序、关卡设计(策划),其中硕士课程为17月,专业认证培训周期为22个月,此外还推出5年制本硕连读(计算机科学或艺术本科学位+数字娱乐领域的硕士学位)。温哥华电影学院2004年开始设立专门的游戏教育专业,主要开设课程有游戏设计,3D游戏美术,角色动画,声效课程等,课程周期一般为12个月。

我国的游戏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国内高校从2003年前后设立游戏设计相关方向或开设游戏设计相关课程,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在各自不同专业背景下设立游戏设计方向的高校已超过40所,每年培养的游戏设计人才达数千人。此外,各种社会培训机构与企业或高校合作,开展各种层次的游戏职业教育,也向社会输送了一大批游戏设计人才。2010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中国传媒大学设立“数字游戏设计”本科专业。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数字游戏设计教育才刚刚起步,数字游戏设计的教育水平和数字游戏设计人才的素质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游戏行业发展的需求。数字游戏设计学科发展以及游戏人才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特别是企业对原创游戏设计人才需求的增长,数字游戏设计专业将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更具国际性、交叉性、创新性和前沿性。因此数字游戏设计教育对游戏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游戏设计师需要意识到他所设计的是文化消费品,影响的是消费者(游戏玩家)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因此他的设计首要考虑的不应该是钱,也不是自我,而是社会。好的游戏设计既要能愉悦身心,又要对受众的精神家园负责,不能在游戏设计中灌输错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游戏设计教育就是要使游戏设计人员明确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让他们更多地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为所服务的对象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第二,要有非常清晰的经济头脑,对游戏设计的发展方向要有大致的判断。宏观来讲,应该对国内的经济形势有所了解,对世界的经济局势也要留意观察;微观而言,对游戏产品的运营模式、营销方式及其变化趋势要清楚掌握。数字娱乐产品是经济发达后的产物,埋头于游戏设计而不熟悉经济发展状况是肯定不会有前途的。因此,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市场学等经济类课程。

第三,要具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学科门类将会越分越细,一个人无法掌握过多门类的知识,只能依靠不同专业的人员互相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游戏设计更是这样,良好的合作能力是保障游戏设计作品质量的前提。

第四,了解用户(游戏玩家)体验对游戏设计人员十分重要。倘若游戏设计人员对此一无所知,设计便失去方向,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效益。为此,有条件的高校应加强游戏用户体验这类课程的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

第五,必须坚持以“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理念为宗旨来组织游戏教育。随着游戏产业的迅猛发展,游戏设计新技术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新的游戏设计理念层出不穷,数字游戏设计专业的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用什么教什么的思想显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逐步淡化专业教育思想,以 “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理念为宗旨来组织教育教学,使毕业生增强适应游戏行业发展的能力。

我国的游戏设计教育起步很晚,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人认为有关游戏设计的社会培训或业界实践可以代替游戏设计高等教育,这等于忽视了游戏设计高等教育的严肃性和系统性。游戏设计的社会培训或业界实践常常不能自觉提高游戏设计水平。高等设计院校要以先进的教学质量、设计理念、教学设备对学生加以培养、训练,使他们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设计层次,从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优秀的文化修养。游戏设计教育应与市场相适应,学生用从学校所得来的知识很快能够接受市场的桃战才是游戏设计教育真正的成功。加强理论课和选修课课程的教育,重视交叉学科教育,是我国游戏设计教育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随着包括游戏产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蓬勃发展,国内将会需要大批的游戏设计人才。根据这种情况,高等院校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提高教育质量,担负起市场对游戏设计人才的庞大需求的任务。

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培养在游戏设计领域具有创新思维,熟悉游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流程,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具有较扎实计算机基础和良好逻辑思维习惯,能够胜任游戏及相关领域的设计、策划、开发、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富于竞争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培养规格

数字游戏设计专业方向的学制为4-6年,授予文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1) 素质结构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修养和现代意识。
专业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产品意识和效益意识。
身心素质: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 能力结构要求
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信息获取与表达能力等。
应用知识的能力: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理论与实践能力,既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利用理论指导实践。
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作品创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锐性。

(3) 知识结构要求
在符合国家对大学生基本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还必须:
1)具备创新的游戏设计思想,能够创造性地将这些思想应用于游戏开发当中;
2)具备综合艺术修养和游戏创作能力;
3)系统掌握游戏产品的研发流程及相关专业技能;
4)系统掌握本专业方向所必需的数理基础及计算机基础;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论文写作能力。

数字影视制作

历史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计算机动画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日益普及,传统的电视与电影制作技术已逐步被数字制作技术所取代。数字影视制作教育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陆续有高校依据本校的技术与艺术力量,开办了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80年代末,当时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就开始了对计算机图形技术的研究。1990年,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成立,下设多媒体专业委员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数码艺术专业委员会、数码影像专业委员会等十余个委员会。1993年,现执教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的张骏教授,在中央美术学院率先创建了一个电脑美术工作室,这是我国第一个专业电脑美术培训班。90年代中期,中央工艺美院、北京印刷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高等美术研究中心相继开展了更大范围的电脑美术培训。此时的“培训”,主要教学内容是以技术应用为主的职业技能。1995年,北京广播学院(后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开设了多媒体应用专业方向,在正规的本科教育中融入了摄影与摄像、非线性影视剪辑、三维动画制作等与数字影视制作密切相关的课程,可以说多媒体应用专业方向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的雏形,对之后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的高等教育的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2001年5月末,“首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19个国家的32所高等院校参与了此次的研讨会。这为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类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这时,部分站在时代教育发展前沿的高校开办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类相关专业。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广播学院(后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的科学艺术系,该系于2001年起筹建,并与同年招收了首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学生。并提出“以CG技术与艺术为核心,以宽带互联网络为基础,深入数字高清应用领域,进行以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多媒体艺术为主的数字艺术的探索与实践”的专业定位,积极在数字媒体艺术这一领域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字媒体艺术类专业课程体系。这标志着关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的高等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真正产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至此,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视制作方向)走上了教育体系逐步规范并不断发展的道路。

发展状况

纵观我国数字媒体艺术20年的教育与发展,虽然相比国际水平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但不能否认的是,经过近20年对于数字媒体艺术的普及和教育,我国国民对数字媒体产业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其参与的兴趣和热情也在不断增大。许多艺术家、设计师和越来越多的电脑艺术爱好者开始深入研究和创作高质量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不难发现,数字媒体艺术在越来越多的电影、电视、展览展示、广告、包装等行业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能够横跨科学与艺术领域的两栖性人才逐渐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重视。

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视制作方向)旨在为电视台、数字多媒体公司、互动娱乐公司、广告公司、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部门、电视剧制作部门、动画公司及其它各影视制作机构等单位培养在技术与艺术领域都具有较高造诣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因其符合时代的要求,人们不得不开始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视制作方向),起步不久的新鲜专业转变为了受到公众关注的热门专业。

根据在我国教育部2008年公布的742所本科院校初步调研的结果:共有196所院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类专业。其中,已开办影视特效类专业(方向)的院校共有75所,约占院校总数的38.2%。在这75所院校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专业方向有: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北京师范大学影视学专业(数字媒体方向)、中国美术学院影视广告专业、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专业等。力求达到国际高校该方向的专业的教育水平,很多的院校都在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基础设施完善、师资力量扩充等不同的尝试与努力。在近几年不断的摸索中,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视制作方向)已经逐步找到了科学的教育体系,可以为该专业的学生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教育。[1]
培养目标

数字影视制作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的艺术素养,掌握必备的数字影视应用技术,运用艺术创新思维进行数字影视短片制作、影视广告制作、移动多媒体视频制作等数字影视领域相关创作,并能进行栏目整体形象策划与包装,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的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级人才。通过本科四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先进的数字影视技术进行视觉设计,能够从事以数字制作为核心的数字电影、数字电视节目、手机视频与网络视频制作,以及满足教育、医疗、建筑、军事等相关行业需求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培养规格

(1) 素质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修养和现代意识。
身心素质: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专业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数字影视产业意识和商业效益意识。

(2) 能力要求
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信息获取与表达能力等。
应用知识的能力: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理论与实践能力,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既能把握系统各层次的细节,又能认识系统总体;既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利用理论指导实践。
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锐性。

(3) 知识要求
工具性知识:外语、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等。
经济管理知识:经济学、管理学等。
自然科学知识:数学、物理等。
艺术基础知识:音乐、绘画、雕塑等。
专业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影视技术等。
专业影视基础知识:视听语言、电影史、数字摄影摄像、动画、电视节目制作。
专业知识:影视剪辑、数字电影特效、动态图形设计、品牌与频道包装等。

网络媒体设计

发展状况

网络媒体设计的发展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艺术的发展而产生的。计算机网络是二十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原本用于军事通讯,后逐渐进入民用,经过短短4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正以高速向前迈进。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Internet已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网络被应用于工商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等。从学校教育、日常办公乃至现在的电子社区都离不开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学科发展由最早的195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院校率先开办的“计算装置与仪器”专业引导,发展到今天主流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在第四媒体——网络媒体占据重要传播领域的今天,计算机科学技术与网络媒体的结合,催生算机网络学科的出现和发展。
根据调查,美国最早开设计算机网络学科的学校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随着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随之繁荣起来,多媒体技术的最早开设也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美国高校自80年代以来,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成果展示和课堂教学的各个层面,产生的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从美国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的学科发展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中,得到了极好的推动和完善。

多媒体艺术设计的学科建设最早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开设的。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相互渗透结合,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和发展。多媒体领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发展,可以提高通信的信息化的系统性能。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又为计算机之间快速传输信息提供了必要的通信手段。计算机网络在当今信息时代对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和处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应用领域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计算机网络对整个信息社会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和极大兴趣。不久的将来,或许是一个虚拟化程度非常高的网络互动时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会发生极大地改变,那时我们对网络媒体设计的定义和认识也将会更加深入。

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的艺术素养,掌握必备的网络媒体应用技术,运用艺术创新思维进行网络动画、网络广告、宽带流媒体、移动多媒体、离线多媒体等网络媒体应用设计,并能进行网站整体形象策划与包装,能够胜任网络媒体设计及相关领域的设计、策划、开发、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的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培养规格

网络媒体设计方向的学制一般为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1) 素质结构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修养和现代意识。
专业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产业意识和商业效益意识。
身心素质: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 能力结构要求
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信息获取与表达能力等。
应用知识的能力: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理论与实践能力,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既能把握系统各层次的细节,又能认识系统总体;既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利用理论指导实践。
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锐性。

(3) 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外语、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艺术等。
自然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学等。
专业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电工电子学、多媒体等。
专业知识:传播学、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网络及其计算、程序设计语言、人机交互、信息系统等。
经济管理知识:经济学、管理学等。

电话:010-50951355 传真:010-50951352  邮箱:sales@souvr.com ;点击查看区域负责人电话
手机:13811546370 / 13720091697 / 13720096040 / 13811548270 / 13811981522 / 18600440988 /13810279720 /13581546145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